Pages - Menu

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

電焊工過勞癱 公司判賠2800萬

電焊工過勞癱 公司判賠2800萬

2014年02月13日

【張 沛森╱桃園報導】桃園一名四十三歲電焊工,長期每天加班四小時,病倒前一個月還每天加班約五小時,疑長期過勞工作時昏倒送醫,卻因「心跳休止、缺氧性腦病 變」致終身癱瘓,桃園地方法院審理,認為其公司、兩名主管有連帶責任,日前判決須賠償看護費、醫療費、薪資及精神損害賠償逾兩千八百多萬元,期減少血汗公 司。

每個月加班84小時

判 決書指出,鄧姓男子(四十三歲)二○一○年於楊梅市一家機械公司擔任電焊工,隔年八月二十日在公司昏倒送醫,因腦缺氧終身癱瘓,經林口長庚醫院職業傷病防 治中心依據勞委會之規定,判定是長期工作過重,為職業所促發,獲勞工保險局審定符合職業疾病,而發給職業傷病給付,鄧家憤而提告求償。法官發現鄧男病倒前 一個月,總加班時數高達一百一十二小時,發病前二至六個月,平均每月加班時數八十四小時,遠超過《勞基法》規定。
法官認為,鄧男病倒時年僅四十一歲,判決賠償他到六十五歲薪資共八百多萬元、看護費一千六百多萬元及醫療費、精神賠償共三千四百多萬元,但扣除已給付的薪資及失能給付,公司及其主管得連帶賠兩千八百多萬元。

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appledaily/article/headline/20140213/35637629/%E9%9B%BB%E7%84%8A%E5%B7%A5%E9%81%8E%E5%8B%9E%E7%99%B1%E5%85%AC%E5%8F%B8%E5%88%A4%E8%B3%A02800%E8%90%AC

戴智慧手環 失智長者回家不愁

戴智慧手環 失智長者回家不愁

  • 中國時報
據統計,全台平均每天有24.6位非自願性走失者,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失智症患者,若無防範措施,可能再也回不了家。老人福利聯盟、畢嘉士基金會和電信業者合作,開發「NFC防走失智慧手環」(見圖,洪欣慈攝),協尋人只要透過行動式裝置感應手環,經GPS定位,就可立即完成通報,有效縮短協尋時間。

據統計,全台平均每天有24.6位非自願性走失者,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失智症患者,若無防範措施,可能再也回不了家。老人福利聯盟、畢嘉士基金會和電信業者 合作,開發「NFC防走失智慧手環」(見圖,洪欣慈攝),協尋人只要透過行動式裝置感應手環,經GPS定位,就可立即完成通報,有效縮短協尋時間。

 據統計,全台平均每天有24.6位非自願性走失者,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失智症患者,若無防範措施,可能再也回不了家。老人福利聯盟、畢嘉士基金會和電信業者合作,開發「NFC防走失智慧手環」,協尋人只要透過行動式裝置感應手環,經GPS定位,就可立即完成通報,有效縮短協尋時間。

 老盟秘書長吳玉琴指出,老盟自87年開始推動「愛的手鍊」,根據失蹤老人協尋中心歷年統計,走失失智長者若沒有戴手環,被尋獲的機率只有58%,而戴手環者尋獲率可大幅提升到100%,但傳統手環通報過程繁瑣,沒有定位功能,會影響協尋意願。

 畢嘉士基金會執行長周文珍表示,原有手環需透過協尋者撥打專線聯絡、交代所在地,未來NFC防走失手環僅需協尋者以具備NFC功能的手機感應,晶 片便會自動透過手機的GPS定位功能通報到協尋中心;若手機無NFC功能,手環上面也印有QR Code及通報電話,提供多元方式。

 吳玉琴說,據衛福部統計,國內目前約有20萬失智症患者,但到目前為止,僅有1萬6千多人申請手環,比例不高的原因在於失智症初期難判定,且很多老人家不承認自己得病,這時家人應耐心和長輩溝通、鼓勵使用。

 周文珍表示,社交有助防止失智症狀惡化,除鼓勵家庭申請手環照護老人的安全外,也希望民眾若看到疑似走失的長輩,能伸出援手、透過手環帶他們回家。

 「NFC防走失智慧手環」預計2月底上路,首批將發4000份供雙北及屏東民眾申請,未來擴增到各縣市,中低收入戶、失智或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予以免費補助,有需要的人可向老盟詢問。

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

復健太久太多 健保擬不給付

復健太久太多 健保擬不給付

  • 中國時報
為了抑制健保資源不當耗用,健保署研擬縮小給付範圍。圖為醫院復健科醫師協助民眾舒緩改善腰部、肩部等部位的酸痛。(劉宗龍攝)

為了抑制健保資源不當耗用,健保署研擬縮小給付範圍。圖為醫院復健科醫師協助民眾舒緩改善腰部、肩部等部位的酸痛。(劉宗龍攝)

 為減少健保資源不當耗用,健保署研擬針對復健期過長,或治療頻率過高的情況不予給付,期待醫療院所能夠適度管控治療進程,讓資源有效利用。健保署預計3月召集醫界協商,訂定細節之後再送衛福部,最快7月實施。然而國內復健人口有相當數量,恐將會引發反彈。

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林阿明表示,國內人口持續老化,復健治療所使用的資源增加,因此需適度管控。

 林阿明說,中風後多要接受物理治療,盡可能恢復生活能力,一般來說,黃金復健期為6個月左右,復健效果比較好,超過黃金時期,甚至有些患者過了1、2年仍到院復健,有否醫療上的必要性,應該進一步檢討。

 此外,若復健次數過於頻繁、密集,健保署也將進行檢討。針對復健治療,健保署研擬「同一院所超長復健期的門診案件數比例過高」及「同一個案於同一院所持續治療頻率過高」,將不予支付。

 至於復健期多久算是過長、頻率多高為不合理,健保署還要召集醫界討論訂立。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沈茂庭說,此案預計3月和醫界協商不予支付門檻的細節,再送衛福部,最快7月公告實施。

 國泰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,以前曾討論一年復健超過150次需限制,但沒有結論,他認為與其管控數量,更應管品質,畢竟習慣「逛醫院」的民眾仍是少數,而患者狀況不一,一味限制復健期間和頻率,恐讓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權益受損。

 另一方面,健保署也鎖定一些高單價的檢查,例如電腦斷層1次健保給付為3800至5035元、1年有150萬件,或是核磁造影檢查,1次6500 元至1萬1500元、1年約53萬件,健保署也將對影像品質不佳的醫療院所加強審查,同時要推動醫院間資源共享,減少非必要的重複檢查。

2014年2月20日 星期四

營造業職災死亡 裝修拆除佔大宗

營造業職災死亡 裝修拆除佔大宗
勞檢處檢查發現高度兩公尺以上開口未設置護欄等防護設備。 (圖由勞動局提供)

〔記 者林巧璉╱台北報導〕根據勞檢處統計,從去年一月起至今年三月十一日止,北市共發生十五起營造業死亡職災,其中裝修與拆除工程就佔了六件。今年三月九日勞 動局接獲檢舉,中山北路二段某知名超商進行店面裝修,工地環境凌亂、危機四伏,且勞工未戴安全帽。勞檢處到場檢查發現四項違規,已要求立即改善。
勞檢處表示,該超商共違反四項勞工安全衛生法規定,包括施工現場高度兩公尺以上開口未設置護欄防護設備、作業勞工未正確戴用安全帽、臨時用電電線插頭裸接、高壓氣體鋼瓶未固定。
勞動局長陳業鑫表示,該工地是第一次違法,已要求改善,未來將不定期派員複查,如再發現違法事實,將依法處三萬至十五萬元罰鍰。
勞檢處目前實施「從嚴從重、全面檢查」的罰款與勞檢機制,也把已確定的重大職業災害工地公告在職災地圖網站http://media.doli.taipei.gov.tw/map/),除發揮警示作用外,也便利一般民眾瞭解及共同監督北市建築工程勞工安全維護情形。
引用~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3/new/mar/13/today-taipei15.htm#